鼻中隔偏曲含义
凡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均称鼻中隔偏曲。事实上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无功能障碍,可不作诊断;如发生功能性障碍,可对鼻中隔偏曲可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病因
1.鼻外伤
多发生在儿童期,外伤史多遗忘,因组成鼻中隔的各个部分尚在发育阶段,故儿童期鼻部症状多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鼻中隔各部分的增长和骨化而出现鼻中隔偏曲。成人鼻外伤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软骨脱位。如鼻中隔软骨段均发生偏斜并偏向一侧则形成歪鼻。鼻外伤常并发鼻中隔软骨脱位,甚至软骨骨折,如不及时复位,可遗留鼻中隔偏曲。
2.发育异常
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鼻中隔在胚胎期由几块软骨组成。在发育生长和骨化过程中,若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或骨与骨之间生长不均衡,则形成畸形或偏曲;在相互接缝处形成骨棘或嵴。常见的原因有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张口呼吸,日久发生硬腭高拱,缩短鼻腔顶部与鼻腔底部的距离,使鼻中隔发育受限而发生鼻中隔偏曲;营养不良影响鼻中隔发育和骨化,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3.遗传
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1.鼻塞为主要症状
具有交替性或持续性,向一侧偏曲者,常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鼻塞多为双侧。但一侧偏曲者如对侧出现了下鼻甲代偿性肥大,也可出现双侧鼻塞。
2.鼻出血
为常有症状。发生在偏曲的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黏膜薄,常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而出血。
3.头痛
如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鼻塞重,头痛加重。鼻腔滴用血管收缩剂或应用表面麻醉剂后,则头痛减轻或消失。
4.邻近器官受累症状
如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可诱发化脓性鼻窦炎或真菌感染。如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则可引起耳鸣、耳闭。长期鼻塞、张口呼吸,易发生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并可在睡眠时发生严重鼾声。
检查
1.鼻内检查以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以及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他疾病,如原发病变—肿瘤、异物或继发病变—鼻窦炎、息肉等。
2.鼻内窥镜检查
3.鼻窦CT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1.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以确诊。
2.须与鼻中隔结节相鉴别。后者发生于鼻中隔高位近中鼻甲处,系中隔黏膜局限性肥厚形成的突起,以探针触及,质地柔软。
治疗
对鼻中隔偏曲可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鼻内窥镜的配合下,对偏曲的鼻中隔进行矫正,纠正解剖异常,从而改善鼻腔通气,达到治疗的目的。若同时有鼻息肉或鼻甲肿大,应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术。若鼻通气改善,鼻部症状消失,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处理。手术方法一般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摇门式手术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或成形术。凡具有明显的症状之一,且证实确有鼻中隔偏曲,并怀疑其与症状有关者,即可作为手术适应证。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优点
1、三线法优点:鼻内窥镜直视下视野清晰,尽最大可能保留鼻中隔软骨,只咬除与鼻中隔四方软骨交接的筛骨垂直板和与鼻中隔四方软骨交接的梨骨鼻突,可以减少鼻中隔穿孔和外表塌陷畸形的发生率。
2、二线法优点:较三线法相比,更微创,减少鼻中隔四方软骨前端的软骨切口,无需分离对侧的黏软骨膜,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鼻中隔穿孔和塌陷的发生率。
3、鼻中隔偏曲棘突和嵴突的处理方法:先从嵴突的上缘分开四方软骨,分离对侧软骨膜,再从嵴突侧的上、下缘分离软骨膜,尤其是分离下缘应特别注意保护黏膜,可以从嵴突前下方打洞方式进入,可以很好保护黏膜,避免黏膜撕裂。